『机电学院』关于组织我校学生参加“第十届(2022 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通知
日期:2021年06月17日 11:36  点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其“实物参赛、机电结合、系统训练、创新应用、科技创业”的突出特色,获得了全国高校机械类、近机类及工程类等专业广大师生高度赞誉和积极响应。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平台在促进高校创新实验室建设、拓展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提升教师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效果显著的大学生竞赛项目。决定举办届(2022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目的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目的在于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通过创新思维,进行机械设计和工艺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组织机构

校赛主办单位:

校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

校团委

校赛承办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三、参赛对象

我校在校本科生(含2022届毕业生),均可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通过学校推荐报名参加,每个参赛队学生人数不得多于5人,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

四、大赛的主题与内容

本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22年)的主题为自然和谐。内容为设计与制作1)模仿自然界动物的运动形态、功能特点的机械产品(简称仿生机械);2)用于修复自然生态的机械装置,包括防风固沙、植被修复和净化海洋污染物的机械装置(简称生态修复机械)”。

赛题一:设计“仿生机械”,主要是引导大学生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动物和其活动规律。参赛者设计“仿生机械”,重点是根据动物的运动形态、身体结构和功能特点,用巧妙的机构和机械结构来模仿实现。鼓励将“仿生机械”创新设计的成果,用于开展进一步的科学和应用研究,或开发成新型玩具产品。

赛题二:设计生态修复机械,主要是激发大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参赛者可结合当地或者自己家乡自然生态受人类活动等破坏的情况,设计和开发相应的修复机械,包括帮助人类在沙漠环境中开展人工植树和植被修复的小型机械、草方格沙障设置机械、便携灌溉机械等;净化海洋污染物的范围很广,包括但不限于净化油 泄露、微塑料等机械装置,主要是针对海洋污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成样机设计、 实现功能。

设计要求

设计时应注重综合运用所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注重作品原理、功能、结构上的创新性。因此大赛参赛作品必须以机械设计为主的前提下,提倡采用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和 5G+技术等。对作品的评价不以机械结构为单一标准,而是对作品的功能、设计、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 实用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实现功能相同的条件下,机械结构越简单越好。

特别说明:本届大赛设计的仿生机械不包括模仿人类运动形态、身体结构和功能特点的机器人产品;不包括助力机械;不得直接用市场已有的产品参加比赛,不得用教师已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及样机参赛。

五、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队需提交完整的设计说明书并附主要设计图纸(包括纸质、电子文档)。 其中主要设计图纸包括(A0A1)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和若干重要零件图。设计图纸要求正确、规范。所有对机械设计图纸的国家标准要求和工艺设计要求均为图纸质量评价的要素。

参加全国决赛的各参赛队在接到决赛参赛通知后,在规定的时间按组委会的要求在决赛展台布置作品的实物样机或放缩的实物模型;实物样机或放缩的实物模型的体积一般不超过1.2×1.2×1.2立方米,特殊情况下在一个方向上允许放大到2米,但体积不能增加;各参赛队可制作相应的展页,展页面积不超过 1.8×1 平方米。作品演示时不能对决赛现场有环境污染、场地破坏。如果参赛队对演示环境有特殊要求,请尽早与承办单位联系;对不能提供特殊演示环境的参赛作品,要制作作品演示的实况录像,以便评审。

六、赛事安排

校赛宣传报名:20216月中旬-20216月底;

校赛作品设计、制作及阶段方案评审:20217月初-202112月中旬;

校赛决赛:202112月中旬-202112月底;

省赛作品完善阶段:20221-20224月中旬

具体以学校通知为准。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13488149077

何心然15287488332

报名表提交邮箱:2631465768@qq.com

校赛QQ群:799904655(大赛报名等相关后续通知见QQ群消息)


审核:冯小菲

编辑:刘槿雯

版权所有:2022-20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陕ICP备075005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