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大机电学院1985届校友赵丁选简介
日期:2016年09月29日 00:00  点击:[]

版权所有:2022-20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陕ICP备07500541号

赵丁选简介

19652月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教授、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机械学会理事、中国铲土运输机械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1981—1985年本科就读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机电系机械工程专业。1992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工程机械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吉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与机械电子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工程机器人、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及国防科技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发表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8项。先后被评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优秀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荣获吉林省青年科技奖,吉林省国防建设突出贡献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二等奖,机械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奖,长春市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等,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玩味机械 矢志国防

记西安建大机电学院1985届校友赵丁选

赵丁选是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首批长江学者,作为吉林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赵丁选一直是吉林省的科技拥军模范。近10年来,他一直工作在国防科研第一线,为我国军事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科研成果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所需的基础数据和实用的仿真方法,解决了我国国防科研方面的技术难题,设计生产的产品已在我国多个基地投入使用。其代表性成果:自主研究成功的运动同步模拟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已创产值4.32亿元。而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军事高校的教师,赵丁选是如何结缘国防科技并成为国防科技战线上独当一面的佼佼者?

国耻难忘……

1998年,我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来到日本留学。有一天我到名古屋观光,在城市的一隅发现众多石碑。读了碑文我才知道,原来这些石碑是用来彰显日本侵略者对我国和东南亚国家取得了所谓的‘战功’用的。”赵丁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些碑文详细记载着日本每个战犯带领部队打死、打伤多少中国人,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使他内心深受震撼。“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科技知识,回国之后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多做贡献,决不能再让祖国受到欺凌。”于是赵丁选驾着知识的诺亚方舟,泛游于浩如烟海的大千世界,矢志求索于为国增辉的征程中,从不言弃。

焚膏继晷,攻坚克难,壮志凌云结硕果

赵丁选出生于河南濮阳农村,13岁读高中,16岁考大学。一路顺畅地攻读硕士、博士,1994年从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9岁评为副教授,31岁评为教授。1998年到1999年作为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在日本大学进修时,因其在遥控操纵机器人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赵丁选被聘为日本文部省特别研究员,每月薪水58万日元。聘期满后,日方希望赵丁选继续留日工作,但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毅然选择回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尽心尽力。因为他在看来,不管国外的条件多么优越,取得的成果终究还是属于别人的。回国后,33岁的他在吉林大学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又恰逢国家211”建设工程。

从赵丁选这一步步的人生历程来看,他似乎总是受到命运的垂青,良机一次次地降临于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在回国时恰好赶上了211”建设的时机,但对于他这样一个年轻的学者来说,起步是非常困难的。刚刚开始的两年,赵丁选并没有得到锻炼业务能力的机会,仅仅是负责撰写一些“211”方面的材料。因为态度认真,有一定的文笔,完成的数量又特别多,他写的八大类材料使领导备受感动,而他的科研能力也引起了领导的重视。于是,学校拨给他121万元资金用于建设实验室。他说,“回想起来,我今天的成绩与‘211’的机会关系很大。”

“看一个工科的学者有多大的实力,就看他实验室里的东西怎么样。”实验室对于学习工科的赵丁选至关重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室,是他学术进步的开始。

从日本回国后,赵丁选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主动与军方取得联系,承担军事装备现代化科研任务。出于兴趣,赵丁选喜欢承担部队的大项目,因为相对于军工项目,民用项目普遍成本小、技术含量低,用他的话说就是“不过瘾”。为部队干活实实在在、公正客观,不能靠关系,只能凭实力,“你做的东西是上战场的,打仗的啊,因为你一个环节有失误坏了大事,那是会枪毙的。”部队对于技术精度的高标准可以为他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大展宏图。

为了摆脱我军某型坦克制动系统一直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赵丁选带领课题组成员夜以继日地搜集国外最先进的研究信息材料,通过对比分析,推导数学公式,并多次深入坦克部队走访调研。经过上千次的实验,虽然生活少了些许情趣,但工作却多了几分乐趣。赵丁选和课题组成员最终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坦克制动系统,从此突破了我国某型坦克联合制动系统依赖进口的瓶颈,其成本由进口的80万元降低到10余万元。

“当我看到由我们自主研制的制动系统同样能使坦克灵活地驰骋在训练场时,我感到的不仅仅是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坚定了‘外国人能做到,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而且还能做得更好’的信念。”

从那以后,赵丁选在军队系统“出了名”,很多国防科技难题陆续找到他,赵丁选从此开启了十余年如一日致力于国防科研工作的拥军道路。

2003年,赵丁选将部队提出的多项技术难题总结成一项共性技术问题,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车辆“运动在线模拟与同步记录技术”成功应用于坦克装甲车“3自由度振动模拟试验系统”,解决了装甲车辆车载仪器及元器件早期振动失效筛选问题,并运用该技术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能够为大型军用车辆整车进行路面振动考核试验的设备、为海军某部研制了舰载雷达的自稳定底座、为装甲兵研制了坦克行驶与炮击运动模拟平台、为总后勤部研制了缩景成像式军用车辆驾驶模拟训练系统等。

2007年,赵丁选的研究领域从陆军装备扩大到海、空军装备。钻研科技的道路毫无疑问是艰辛而荆棘密布的,然而赵丁选却没有丝毫怯意,反而通过日积月累,使他的科技理论日益成熟,业务技能也日趋精湛。“我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在国防科研工作中尽心尽力,为我国的军事装备现代化建设发展添砖加瓦,铸造更辉煌的未来!”

“玩”中求新,躬行求真,合作实验酿结晶

“我们可能觉得钓鱼枯燥,可是钓鱼的人却有他的快乐,因为那是他的爱好。我们搞研究也一样,如果你爱好一个行业,那就不会觉得累。我觉得我做出来的东西就像一个大‘玩具’,每做出来一个机器,我都会欣赏很久,它太好玩了。”

谈起科研,谈起学术,谈到他接管的项目,赵丁选就会异常的兴奋。他把自己研制出来的一台台机器看作是大“玩具”,每完成一个项目,他都会在机器前站上很久,满意地欣赏自己的作品,自己精心设计、制作的“玩具”。在机器启动的那一瞬间,他会特别的开心。

赵丁选在给记者一一展示他最近研制的几个影响较大的项目成果时,每在电脑前打开一张图片,他都会像个突然看到自己心爱的玩具的大孩子,眼里闪烁着光芒,侃侃而谈地介绍它的功能。赵丁选的作品不只是像玩具一般精致、好玩,同样也样样价值连城。比如,他去年8月份研制出来的“大型特种车辆驾驶模拟系统”,用于军队的新兵训练,既可以减少成本,又有很强的隐蔽性,使其他国家无法从卫星图像中获得我军的训练资料,受到了解放军总后勤部的重视。一旦投入研制,他所在的吉林大学就可以获得四分之一的科研经费,约1500万元。

赵丁选虽然称自己一直是个很爱玩的人,但对待科研,他却是相当严肃。在南京做实验的时候,他亲自为机器换油缸、清理铁屑,油缸的味道特别刺鼻,而细小的铁屑又必须用手一点一点抠出来,旁边的人看到后都惊讶地说:“赵老师,这种活怎么能让您干呢?!”但赵丁选却坚持亲自动手,因为科学实验就是这样,一分钱都不值的东西导致的失误可能需要100万去弥补。为保证质量,必须一丝不苟。每次推导数据,他都会采取两条途径,只有当结果完全一致时才肯罢休。
  回顾起自己顺畅走过的这条路,赵丁选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善于合作。即使现在有了名气、声望,赵丁选也从不命令任何人,不论是对待什么人、处理什么事,都是采取商量的态度。赵丁选从不肯让为他干活的人“吃亏”,即使是学生,只要对项目做出了贡献,他也一样对待。赵丁选曾经给一名学生3万元的报酬,因为那位同学确实付出了。他将自己带的19名博士生和37名硕士生看作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帮助他作科研,也给了他很多灵感启发。

赵丁选一直认为,工科是一门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出东西来的科学,他说,在日本,工科直接被称为“造物”。他反对那种只是发表文章、论文,却不具体实践的研究方式,因为这样虽然容易争得荣誉,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我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重视实验。我总是先扎在实验室里,把东西做出来,然后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参观。我做的东西实用性强,他们都很欣赏。”“是金子总要发光”,他研制的东西实用性很强,自然会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信任,而他的科研经费从20万元到50万元、8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于是实验室就慢慢地发展起来,形成了良性循环。

目前,赵丁选的科研团队拥有9名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多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该团队所在的吉林大学工程装备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实验室也成了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600余平方米,拥有大型实验设备11台套,小型仪器设备40余台,设备价值1100余万元。“能够取得今日的成绩,这是我们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赵丁选把自己的业务分为两块,一个是研究,一个是学习,两者的比例是一比一。他说,学习太重要了,新的东西不学就会落后,研究就跟不上。赵丁选很珍惜现在的时光,因为年轻。年轻,就有充沛的精力,而且,有干大事的愿望,停下来就会“手痒”。

2000年到2001年间,是赵丁选人生中的一个低谷。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的他累垮了,到医院做检查,怀疑是患有冠心病。医生告诉他,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带着救心丸,科研工作也得放下,一心养病。36岁的赵丁选不甘心年轻的自己从此终结尚未腾飞的事业,也不相信自己的身体会如此脆弱,他跟医生商量后,决定在跑步机上再做一次检查。结果,运动起来后,发生了医生都不敢相信的事情:赵丁选的心脏一切正常!于是,他终于找到了症结,就是缺乏运动。从此,他得出了一条经验:“我不赞同那种明明累垮了却还要坚持工作的人,干大项目不是靠一两个小时的加班能够解决的。健康才能出效率。”

现在,他每天都会绕着吉林大学的体育场慢跑几圈,晚上坚持散步,节假日的时候,喜欢到处旅游。说到这里,赵丁选又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我的身体现在什么毛病都没有。年轻人想干大事,就得什么挫折都不怕。”

赵丁选现在的工作分为三部分:作为机械学院的副院长,他要负责院里的研究生、学科建设和外事等方面的行政工作;作为教授,他带几十名研究生;作为科研专家,他要承担许多大项目。他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但经历了这么一次风波,赵丁选领悟到,既要把事业干好,又保证身体健康、心情舒畅,这才算成功。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了《赵丁选和他的特种车辆驾驶模拟训练仿真车记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找丁选》(2010630日《经济日报》)《吉大赵丁选荣获首届吉林省国防建设突出贡献奖》(2010926日中国教育网)《深化改革 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对话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赵丁选教授》(2013517日《吉林大学报》)等文章。

供稿:王继武老师

网站编辑:王亮亮

2016年9月28日